在走向供需新平衡的过程中——钢市有望在震荡中反弹
发布时间:2023/7/29  发布者:jy   点击次数:34579

文章来源于:中国冶金报

上半年:钢市供大于求 盈利水平下滑
 

今年上半年,在美联储等各国央行的持续加息下,全球通胀压力有所缓解,但制造业持续低迷,海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。国内方面,我国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,需求仍显不足,一些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加力。就我国钢材市场而言,供给端高位释放,超预期的出口缓解了供给压力;需求端表现较弱,呈现“外强内弱”的特点;钢材生产成本跌幅小于钢材价格跌幅,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下滑。

价格端:钢材价格先扬后抑、震荡下行

今年上半年,我国钢材市场价格呈现先扬后抑、震荡下行的态势。今年初到3月中旬,在稳增长政策加力、需求逐步好转、市场信心提升的带动下,我国钢材市场震荡反弹。自3月中旬起,随着供给压力加大,需求释放不及预期,供需矛盾显现及成本平台下移带动钢材市场震荡下行。随着美联储6月份暂停加息,在国内央行降息的利好支撑下,我国钢材市场价格呈现低位反弹态势。

今年上半年,我国钢材均价达到4327元/吨,较去年同期均价下跌893元/吨,跌幅为17.1%;较去年全年均价下跌396元/吨,跌幅为8.4%。

供给端:产量高位释放,供给压力偏大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我国粗钢产量保持同比增长态势(见图1)。具体来看,我国粗钢产量达到53564万吨,同比增长1.3%;生铁产量达到45156万吨,同比增长2.7%;钢材产量达到67655万吨,同比增长4.4%。

进入7月份,由于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,市场信心得到极大提振,钢铁企业产能释放力度加大。据统计,7月份前两周,全国百家中小钢企高炉开工率均值达到80.7%,创下今年初以来的新高。受政策推动及趋利效应影响,钢铁企业增产意愿依然较强,预计后期钢产量存在上冲动力,供给压力依然偏大。

库存端:钢材社会库存保持低位

由于今年春节时间偏早,钢材社会库存在2月17日达到今年初以来的高点后就进入了下降通道。从与历年钢材社会库存对比情况可以看出,今年钢材社会库存高点到来的时间提前,且库存下降速度加快,特别是在6月份钢材市场有所反弹后,钢材社会库存继续保持下降态势(见图2)。进入7月份,由于传统需求淡季效应显现,钢材社会库存连续3周呈现回升态势。

据测算,截至7月14日,我国钢材社会库存量达到1082.7万吨,较今年初以来的高点下降542.3万吨,降幅为33.4%。从往年情况来看,2022年7月14日,我国钢材社会库存量达到1337.4万吨,较当年的高点(同年3月5日的1659.8万吨)下降322.4万吨,降幅为19.4%;2021年7月14日,我国钢材社会库存量达到1342.7万吨,较当年的高点(同年3月5日的1974.7万吨)下降632万吨,降幅为32.0%;2020年7月14日,我国钢材社会库存量达到1339.8万吨,较当年的高点(同年3月19日的2312.7万吨)下降972.9万吨,降幅为42.1%;2019年7月14日,我国钢材社会库存量达到835万吨,较当年的高点(同年3月5日的1643.0万吨)下降808.0万吨,降幅为49.2%。

需求端:“外强内弱”特征明显

今年上半年,在出口价格优势明显及订单阶段性好转的情况下,我国钢材出口保持强劲态势(见图3)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我国累计出口钢材4358.3万吨,同比增长31.3%;钢材出口增量达到1012.2万吨,折合粗钢增量为1065万吨,而同期粗钢产量的增量为688万吨。可见,钢材出口完全消化了国内粗钢产量的增量。

国内方面,需求表现弱于预期。第一季度,随着天气逐渐转暖,市场成交情况好转,但钢材价格自3月中旬以来的下跌,特别是4月份的深度下跌,抑制了市场流通环节的备货需求,导致成交量有所下滑。进入5月份,随着钢材市场迎来阶段性反弹,市场备货需求释放,成交量略有好转,但在钢材价格继续下跌的过程中,成交情况再度转弱。6月份,由于钢材市场重回上行通道,成交情况再次阶段性转好。

成本端:原燃料价格下滑,成本平台下移

今年初以来,随着钢材价格震荡波动,铁矿石、焦炭价格基本呈现冲高回落态势。

据统计,截至7月20日,山东日照港61.5%粉矿价格达到880元/吨,较今年初上涨40元/吨,较3月中旬的高点下跌55元/吨,较去年同期上涨190元/吨;河北唐山重型废钢价格达到2740元/吨,较今年初上涨20元/吨,较3月中旬的高点下跌150元/吨,较去年同期上涨300元/吨;河北唐山二级冶金焦价格达到1900元/吨,较今年初下跌750元/吨,较去年同期下跌750元/吨。

总体来看,在钢铁原燃料价格下跌的带动下,钢企成本平台有所下移。

利润端:盈利偏弱,年中有所修复

今年初以来,供给压力大、需求不足、钢材价格下跌、利润偏低等问题困扰着钢铁行业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前5个月,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3667.1亿元,同比下降8.8%;营业成本为32521.2亿元,同比下降6.5%;亏损21亿元,同比下降102.8%。

数据显示,5月、6月份,钢铁行业盈利逐步修复,特别是6月份钢材价格阶段性反弹后,钢铁行业盈利明显修复。据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监测,6月份,螺纹钢(Ⅲ级)平均毛利润为99元/吨,环比提升162元/吨;热卷毛利润为36元/吨,环比提升151元/吨。

 

下半年:先震荡筑底 再震荡反弹 后高位回落

从国内环境来看,今年上半年,我国经济尚处于弱复苏态势。进入下半年,随着稳经济政策不断加码,第三季度消费有望温和复苏,房地产市场有望企稳,预计经济将持续向好。

从供给端来看,今年上半年,在政策强预期的支撑下,钢铁企业生产积极性较强。进入下半年,如果国家出台粗钢产量平控政策,那么下半年我国粗钢产量累计不能超过47736万吨,粗钢日均产量不能超过259.4万吨;如果没有政策端的强制性约束,那么下半年粗钢产量仍有上冲动力。

从需求端来看,今年上半年,我国需求端呈现弱势释放态势。其中,建筑钢材需求始终处于弱势,制造业用钢需求呈现“先强后弱”态势。进入下半年,随着北方高温天气和南方雨季的到来,天气因素对项目施工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,这将对建筑钢材需求产生较大影响。同时,考虑到制造业订单指数有所回落,后期制造业用钢需求或面临一定的下滑压力。总体来看,下半年需求依然值得期待。

从成本端来看,今年上半年,铁矿石、废钢价格都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,焦炭价格大幅下跌成为推动钢材成本平台下移的主要因素。进入下半年,铁矿石、废钢价格的相对坚挺及焦炭价格的止跌回升,都将使得成本端对后期钢材价格形成一定支撑。

综合来看,今年下半年,我国钢材市场将面临“外部风险仍存、国内经济持续恢复、淡季需求不足、供给有韧性、成本支撑明显、政策预期增强、旺季需求可期”的格局。笔者预计,今年下半年,钢材市场将在走向供需新平衡的过程中,呈现“先震荡筑底、再震荡反弹、后高位回落”的行情。